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澳门赌场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澳门赌场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澳门赌场学部
澳门赌场院部
语音播报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教授王育才和副教授蒋为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多层次活体显微成像技术,首次明确指出,肿瘤血管外侧存在一层致密的基底膜结构,该结构严重阻碍了纳米药物的血管外渗透能力,导致纳米药物在肿瘤血管外形成“血池”样的积累。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
肿瘤血管构成了纳米药物进入肿瘤组织的主要途径,因此纳米药物的高效递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血管系统。目前的研究范式主要基于1986年首次提出的“增强渗透和滞留效应”理论。该理论认为,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屏障是纳米药物渗透到肿瘤组织的最后一道防线,纳米药物可以利用肿瘤血管的高渗透性来跨越这一屏障,直接进入肿瘤微环境。
然而,基于该理论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某些研究数据表明,纳米载体仅能将大约0.7%的药物有效递送至肿瘤组织。是不是其他未被充分认识的机制的存在阻碍了纳米药物进入实体瘤?
该研究通过深入的活体显微成像分析,精准地解析了由基底膜构成的“血池”的空间定位、微观结构以及成因,并进一步揭示了酶降解基底膜能显著减少“血池”的数量,从而增强纳米药物的渗透效率。
研究进一步证实,通过炎症诱导的中性粒细胞迁出机制,能在基底膜上短暂形成一个动态“窗口”,从而实现纳米药物火山喷发式的高效渗透,有效提升纳米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富集和治疗效果。
研究人员介绍,该研究不仅提出了一种与传统“增强渗透和滞留效应”截然不同的纳米药物富集创新机理,还为纳米药物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并刷新了人们对纳米药物跨血管转运机制的整体认知。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65-023-01498-w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2023-09-21?第1版?要闻)
© 1996 - 澳门赌场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澳门赌场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澳门赌场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